美媒报道,近日在俄罗斯朱可夫斯基空军基地举行的2019年莫斯科航展上,一架俄军最新型的米格-35D战机在表演过程中突然遭遇变故,机身左侧机翼一块面板在空中脱落。
而这个瞬间恰巧被两名美国摄影记者抓拍到,为媒体后续报道提供了清晰的照片。据说,这架米格-35D甩出的机翼碎片就掉落在摄影师不远处,不过,所幸这块面板面积不大,一方面没有影响战机继续表演;另一方面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客观上说,一般高速战斗机在表演过程中,由于会受到非常高的外力,因此出现面板掉落的情况也并不少见。比如上个月在美国密歇根州罗穆卢斯举行的密歇根航展上,一架美军F-16战机在飞行表演时,左翼靠近机身部位,也恰巧有一块面板掉落。
事后美国空军解释称,这恐怕是在维护过程中,操作人员没有拧紧机炮上方的检修面板所致。由此可以看出,俄军米格-35在表演过程中出现这种状况似乎也情有可原。
不过,要说出现这种问题对其它战机来说可能没有多大影响,但它发生在米格-35身上就没那么简单了。军迷都知道,以前米高扬和苏霍伊堪称是苏俄航空业的两大支柱型企业。
而在苏霍伊的苏系列战机诞生之前,米高扬研发的多款米格战机就曾称霸苏俄上空多达半个世纪之久。比如米格-21、米格-23、米格-25和米格-29等多款经典机型,不仅苏俄空军自己大量装备,甚至在全球很多角落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苏霍伊推出了机动能力更强,更适合现代化空战的苏-27战机,因此这就让一直依靠速度和高空作战的米格战机陷入了困境。
别说外销,就连俄罗斯空军都很少列装(少量米格-31),几乎到了零出口的尴尬境地。因此,在后期米高扬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的情况下,俄罗斯于2006年实施了一项航空业重组计划,就是将苏霍伊、米高扬等企业合并成了“联合航空制造公司”。
表面上看似是几个公司合并,但其实就是米高扬被兼并,为什么这么说呢?军迷都听说过2017年米高扬总设计师梅坦尼科夫自杀的消息,据说自杀原因就和米高扬(部门)大量裁员有关。综上,由于米高扬已有很多年没有拿出过一款像样的产品了,因此就把希望都寄托在了米格-35身上。
刚好,印度今年不仅有意引进几架米格-29战机,而且也发布了100多架四代机的招标订单,参与竞标的恰恰就有米格-35。
另外,根据印媒在航展之前发布的消息看,印军飞行员很有可能在本次航展上驾驶米格-35进行飞行测试。尽管目前没有消息证实这架面板脱落的米格-35就是由印军飞行员驾驶,但按照现在的情形看,米格-35D在这次航展上的亮相和表演,也多半都是为了赚取买家(印度)眼球的。
然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平时掉也就算了,但在关键时刻出糗,这对于寄希望于米格-35翻盘的米高扬设计局来说,恐怕又是一次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