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苏-30
近日,据英国媒体报道称,根据印俄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声明,印度与俄罗斯的企业,将依据“印度制造”最新政策,在印度本土建立合资企业,借助俄军工企业的技术转让,在印度当地制造、保养“俄制武器和防务装备所需的所有零部件”。
印度军方官员说,俄制装备零部件生产的本土化,早就应该获得自给自足、大力推进了。对于印俄这项最新声明,印度军事分析家充满自信地认为:“在印度本土制造这些零部件,不仅将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率,还将促进本地工业发展、提高印度自给自足的水平”。
多年以来,由于印度大量采购俄罗斯制武器,因而一直不得不从俄罗斯采购武器零部件,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实际操作当中的一系列延误问题,尤其是在作战飞机方面这类延误问题更加严重。9月初,俄罗斯媒体报道,印度在2019年内向俄罗斯订购了价值145亿美元的武器与其他军事装备。此外,俄方也向印度方面保证,将售后服务和保养也视为后续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度“月船2号”
9月7日,印度“月船2号”探测器在月球软着陆也就只差2.1公里一步之遥,最终变成了硬着陆而宣告彻底失败,立即成为了全球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热门话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印度的这次登月活动,看起来仅仅差那么微不足道的2.1公里,实际上距离成功何止相差十万八千里,印度方面事后宣布这次登月活动获得了95%的成功,其实纯粹是自我安慰、自我掩饰罢了。
要想成为航天大国,印度在航天发展之路上还有很多基础工作需要好好补课,而最为基础的印度制造工业始终是印度的软肋,看看印度的武器,出自印度国产的屈指可数,印度人只得向俄罗斯、美国、法国等众多国家购买,造成了印度军事装备有“万国牌”的雅称。
印度坠机
印度在全球是非常有名的摔机大国,根据不完全统计,印度空军在过去40年间竟然整整甩掉了一千多架各种型号飞机。2003年是最夸张悲催的一年,这一年内竟然损失战机52架。今年以来印度空军已经摔了13架战机了,后面几个月还不会摔机,谁都不敢打包票。
印度坠机事故已经造成了超过1000名飞行员、空勤和地面人员的丧生。培养一名飞行员即便是在发达国家都不容易,何况是在印度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就拿印度曾经采购英国产的海鹞战机来说吧,共采购了29架,但最后大约有三分之二坠毁,几乎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了。
印度空军现在大约装备有230架苏-30MKI战斗机,该机型算是印度空军中比较先进的,轻易不会坠毁。可今年8月份,坠毁的偏偏就是它,而且是在印巴冲突愈演愈烈的紧急时刻,可谓灭了自己的威风,长了他人的志气。甚至有爆料,今年8月,由于苏-30MKI战斗机频频发生摔机事故,印度军方下令彻查,结果在印度新装配的一批18架苏-30MKI中,发现居然安装都是二手发动机,最后居然还能被印度军方顺利接收。
印度坠机
印度以往坠机的大部分原因,并不是战机性能上存在问题,而是印度空军的后勤维修保障力量非常薄弱糟糕。印度国内只有一家用于战机制造和维修的牛逼航空公司,名叫斯坦航空公司,凡是经过他们之手交付印度空军的战机,最后都很难逃脱摔机的命运,频频发生坠毁事故,因此这个公司被戏称为“空军杀手”,又称“寡妇制造厂”。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面对着印度人一贯草率马虎的性格和作风,即便是这次俄印两国达成这样一个比较圆满的协议,但是真要在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推行下去,并且要达到这样一个让印度完全或基本达到,俄罗斯制武器零部件国产化的理想局面,结局其实难以难料,恐怕还是一桩不太容易的事情。
到时万一又被印度搞砸锅了,恐怕再想回头走老路,重新从俄罗斯进口零配件,那倒成了一桩国际笑话了。军迷们会说,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