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宝妈发现,宝宝一段时间会特别迷恋某一样东西,即使你如何制止都不管用。
其实,这并非什么“怪癖”!
对2-6岁的婴幼儿来说,他们身边除了普通的小伙伴,经常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小伙伴。
“锅铲、鸡毛掸子、拆下来的玩具零件、一块布头……”都可能成为他们最心爱的“宝贝”,并愿意与它互动交流。
我们可以认为是宝宝“假想的朋友”!
●什么是假想朋友?
对小朋友而言,他们愿意与之交流的对象除了同龄人之外,还可能是一个玩偶,一只小动物,一个不起眼的小摆件等等。
跟他说话,给他起名字,把自己的好吃的也分它一份……
这是基于孩子认知,当遇到问题或受委屈时,他们愿意与之分享。
虽然这只是孩子想象出来的,但是对他们而言,这个“假想的伙伴”更容易让他们快乐和满足。
●为什么会有假想伙伴出现?
现在的小孩都宝贝得不行,特别是在城市中,大家一栋楼住着可能几年了都还不怎么认识,回到家都是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但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对小孩子而言是不利的。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遇到同龄人,聊得来的,孩子们都会相见恨晚,视若珍宝。
但如果孩子们不能从现实中找到真实的伙伴,或者本来很投机的小伙伴搬家了。在这个空档期他们可能就会给自己假想一个伙伴,陪伴自己,安慰自己,以此来消除自己的孤独和失落感,这是孩子不断适应环境的正常过程。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小孩子犯错或受到委屈了,身边没有人安慰他的时候,他就会给自己幻想一个朋友。
有的宝妈说孩子一犯错总找得到理由,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个理由很好笑。
“杯子是风吹掉地上的;零食是小老鼠撒的……”
这其实可以看作是孩子给自己找了一个假想的伙伴来“承担责任”,这样就能“完美”逃避父母的责罚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应如何应对?
宝宝短时间有这样的爱好,只要不是有毒危险的东西,宝爸宝妈们不要过分强硬地制止,或许你剥夺的正是宝宝这个阶段的寄托。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宝宝不好好吃饭,你可以跟他说“你不是说××最爱吃这个的吗?你如果好好吃饭,它才愿意跟你做朋友哦!”爸爸妈妈可以借此发挥出积极的想法,以此来鼓励孩子,这可能比呵斥更有效哦!
最后,父母应多跟孩子沟通交流,每天都抽点时间陪孩子,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关心。
如果你家宝宝性格比较内向,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多走出去,多跟小伙伴们聊天玩耍,时间长了,那个“虚拟的”“假想的”朋友就会被他淡忘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