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工业部长表示,富士康在当地合作建厂的计划已经取消。根据这位官员说法,富士康曾与印度达成协议,计划2020年在印度建立10-12工厂,生产电子产品,但现在已经取消。
近几年来,富士康多次尝试出海。2011年,富士康宣布将在巴西建成“全球第二大规模的苹果手机生产线”,但在2017年开始裁员;2014年,富士康决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10亿美元,2015年却因“土地问题”停摆。
尽管富士康也成功的在巴西、墨西哥、日本、越南等国开设了工厂,但这些工厂基本不生产富士康最赚钱的业务“iPhone”。
基础设施差,供应链不完整,缺个零件还要从广东拉
2015年,富士康在印度开设了第一家印度工厂。雇佣了1.5万名工人生产小米手机。
2017年富士康第二家手机工厂投产,雇佣1.2万名员工并决定在2019年开始生产iPhone。
去年10月,一个包装印刷着印度组装的iPhone XR下线,富士康终于在印度造出来了苹果手机。
但尴尬的是,这里的iPhone产量
仅能满足本地的需求
。在中国,苹果的供应链都在富士康24小时车程以内,但
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许多零件还需要广东供应
。除此之外,工厂附近的地区严重缺水,有新闻报道富士康印度的负责人需要为工厂的生活用水负责。
不仅仅是印度,富士康在巴西的工厂也陷入困境。
2011年,富士康宣布在巴西投资10亿美元建立全球第二大iPhone生产线。但在2017年,这家工厂仅雇佣了2800名工人。而同期,富士康郑州工厂有35万名员工。
富士康在巴西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除了供应链外,巴西的政局极大影响了富士康的生产。巴西女总统罗塞夫是引进富士康的主导人。2016年被弹劾下台后,她主导引进的富士康项目的税收优惠也被取消。
iPhone在巴西的售价变化图
国外的种种乱局让富士康在中国的工厂越来越多,仅2015-2019年,相关工厂就从19处增长到29处。苹果的中国供应商在供应链的占比也从44.9%上升到47.6%。
富士康真的能出海成功吗?
答案很简单:富士康能找到第二个中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