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 通讯员 王黎燕
“没事儿,再给两根,我扛得动!”这个春节又没回老家,朱黑岩正在余杭东西向快速通道下穿杭徽项目建设工地搬运盘扣式脚手架。

别看朱大姐个头小,背起脚手架却轻松自如,迈着矫健的步伐,干得热火朝天。
“我手脚麻利,每天可以搬运好几趟,我还要加把劲呢,不给工程拖后腿!”朱黑岩笑着说。“干工程肯定是辛苦的,所以工地上女工也比较少。但现在是为亚运做贡献,大家可有劲头了。”
虽然朱大姐已经连续几年没回家过年,但能为交通建设出力,她总是二话不说,冲在前面。

和朱黑岩一样在东西向快速通道下穿杭徽项目建设工地工作的还有电焊工秦文献和余永合。
钢筋棚内,他们正在“电光火石”间熟练地点焊一根又一根梁板钢筋。
“我们已经习惯‘白+黑’工作模式了,只要项目能够顺利完工,我们这里加班加点都是小事儿!”春节假期刚结束,秦文献和余永合就第一时间赶回项目工地,开始了新一年的奋斗。
林有朋是江西人,这些年一直待在余杭,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干,他正在搭设模板支架。
“小伙子手脚麻利,肯吃苦。”工友们说起他都竖起大拇指。
和林有朋共同奋战的还有杨杰,他正在进行钢支撑吊装。
“今年工程时间比去年更紧张,不过为了保障亚运会,大家都能理解,干劲也很足。”杨杰说道。
这个春节他和很多工友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建设一线。“没事,等到项目结束了,我要带着家人一起来杭州看亚运呢,也让他们看看我参与建设的亚运保障项目!”

这几天,在杭州余杭东西向快速通道下穿杭徽项目和杭徽高速余杭互通项目现场,有400余名工人正在建设现场各个岗位加紧开展钢筋安装、焊接,模板拼装、加固和混凝土浇筑等工作,涵盖隧道、路基、收费站等多个作业面,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等各类机械开足马力全天24小时运转。
小时新闻记者从余杭区交通运输局了解到,下穿杭徽和杭徽高速余杭互通项目春节期间均未停工。
截至目前,东西向快速通道下穿杭徽项目、104国道地面项目、320国道地面项目、文一西路互通项目等所有项目均已全面复工,共投入施工人员600余名,设备100余台,各施工项目按下复工“加速键”,有序推动施工生产。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