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近况
乘联会发布5 月产销数据:狭义乘用车零售/批发/产量174.2/199.2/198.5万辆,环比+7.3%/+12.4%/+14.8%,同比+28.6%/+25.4%/+18.7%。
评论
5 月产销环比回暖,出口延续增长带动渠道库存下降。5 月狭义乘用车产销同环比均实现正增长,需求企稳回暖;批发量>产量>零售量,但考虑到乘用车出口30.2 万辆,我们测算5 月渠道库存初现下降趋势。我们预计2季度零售销量有望实现环比增长15-20%,批发和产量环比增长10%左右。乘联会统计的5 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0.2 万辆,同比+64.0%,环比+1.0%,展现汽车出口的增长韧性。
新能源渗透率稳步提升,车企销量表现有分化。5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及零售分别为67.3/58.0 万辆,同比+59.4%/+60.9%,环比+11.5%/+10.5%,批发口径新能源渗透率33.7%,较2022 年+5.6ppt,延续较快增长趋势。其中PHEV车型批发及零售增速分别+97.8%/+106.8%,增速更为亮眼。从零售份额看,5 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新势力零售份额72.8%/12.8%,其中比亚迪、广汽埃安、理想、零跑、哪吒等车企销量表现较强。我们认为,部分头部自主车企的品牌势能已初步形成,我们看好新车周期相对强劲、品牌力有一定积淀的自主品牌及新势力继续发力。
政策指引积极;供给撬动新能源渗透率向上突破,价格竞争或趋于常态。
政策端,国常会指出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商务部统筹开展汽车节和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我们认为有望带动汽车消费情绪回暖;但考虑到尚未出台更大力度的补贴政策,短期需求可能还需倚赖自然购买力的修复。考虑到2022 年6-8 月购置税减半实施初期的高基数,我们预计9 月整体乘用车销量才有望再度同比转正。新能源方面,我们判断伴随5-6 月新能源车型密集发布,产品及定价具备竞争力,供给端驱动下3 季度新能源渗透率有望向上突破到35-40%区间;同时,新能源增长趋势明确,燃油车需求下行压力带动价格体系向下(尤其是合资),价格竞争或趋于常态化,国内新能源车型产品力较强,“以价换量”或卓有成效。
估值与建议
建议关注:1)商用车:宇通客车、中国重汽A/H、中集车辆等。2)乘用车:理想-W、长城汽车等。3)零部件:敏实集团、拓普集团、旭升股份、保隆科技、新泉股份、福耀玻璃、银轮股份、爱柯迪等。
风险
终端需求不及预期,市场供给增多竞争加剧,出口增长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